【悦读沮漳】老街的书店(作者:张锡山)
老街的书店
作者:张锡山 朗诵:于鄂
在我12岁那年,我高小毕业考取了初中,当入学通知书送到家中时,父母坚决不准我再上学读书,而是让我这个长子在家务农,帮助他们养育我众多的弟妹们。于是,我成了生产队编外的一名小社员。由于我年幼体弱,在生产队出工每天只能拿几分工分,精明的父母便利用雨天和夜晚的时间做一些小竹器,如用竹丝做的洗锅刷帚,用竹篾做的小筷篓,用竹笋叶做的斗笠,让我挑到七八里路外的河溶街去卖,那可比在生产队挣几分工分强多了。
河溶街是江汉平原及鄂西北山区一个重要的商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立市二千多年历史,不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沮漳河船道上通巴东、远安、保康、南漳等地,下达沙市、武汉、上海等城市,汉宜公路在陆地上把武汉、汉市、河溶、宜昌串连一起,再加上又是荆门、江陵、当阳三县的交界处,这使得河溶其商业物流上交易的地位特别突出,所以繁荣景象千年不衰。
我挑着竹器在河溶街上转了几圈后,便把摆摊的地点选在了新华书店的门前,这里可以说是河溶十里长街最为繁华的地方。书店的对面是一个大的布庄和理发铺,左边是杂货店,右边是面馆,再远一点就是水巷子和过街楼,而它的背后则是整个沮漳河道上最大的漕运码头,每天都有许多的帆船在这里停靠、小憩或上货下货,热闹非凡。据说解放初期,著名汉剧艺术家陈伯华携其师妹熊可萌就在这沮漳河面上表演精美的汉剧,而舞台就是把许多帆船的桅杆放倒后,在帆船上搭建而成,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青石码头上观看,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我之所以选这里摆摊,并不是因为这里的繁华,而是这里有河溶街唯一的书店。每天上午,我来到这里摆好竹器之后,便到书店租一本连环画图书,一面看书,一面卖竹器。这书店是三间土木结构的小阁楼,楼上是住宿和仓库,楼下是有一百多平米的营业厅,营业厅东面是一长条玻璃柜台,而西边是几长条书架,上面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时间长了,书店营业员对我熟悉起来,他们见我喜爱看书,便告诉我,最西边的两架书是开放的,只要你不弄脏弄坏,不拿走,可以随便看而不收钱。这一下可乐坏了我。
每天到了中午,街上人少了,我便在面馆吃上一碗“小年面”,那时“小年面”一角钱一碗,是素面;而“大年面”二角钱一碗,是肉丝面。有一次,我拿着“小年面”的牌子去端面,而发面的大妈不知是搞错还是故意,竟然发给了我一碗“大年面”。那是第一次吃肉丝面,那个香味让我终身难忘,可以说成年之后,我也跑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美味佳肴,但是就是没有那碗肉丝面香。当我吃过午饭后收拾好摊子,便一头扎进了那开放的书架之中,看得津津有味,最后直到书店关门我才依依不舍的走向自己的家门。
去年,我的长篇小说《悬崖》付梓出版并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宜昌市作协主席张泽勇先生看了后问我:老张,你只有高小文化的底子,却写出了这么鲜活、通畅的作品,你一定是看了不少的书籍,你是怎么看的这些书籍?我回答说:“有些亲戚、朋友、同学知道我辍学之后还是喜欢读书,所以借给我不少书,更难得的是我小时在河溶书店里看了不少的书,让我获益匪浅。”
也是去年10月20日,我参与了当阳市文联组织的对当阳市古镇的采风活动,又重新光顾了河溶老街的书店。书店旧址大门紧锁,但是从外观上看这三间小阁楼还很结实,在它周围破败的建筑之中还有鹤立鸡群的样子。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少年变成了老者,可无论多少年过去,正是河溶老街书店这些书籍让辍学的我不断成长、成熟,让自己的人生得以丰满而不留遗憾。
作
者
简
介
张锡山,1954年生,汉族,高小文化,食用菌技师,农民,当阳市作协理事。曾担任过基层干部、农民通讯报道员、当阳菌业公司经理、当阳市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宜昌市农民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曾被评选为“当阳县百名能人”、“湖北省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犟人张锡山》被收录《湖北星火燎原集》,宜昌市第一届科技代表大会代表、当阳市文联第四届代表。
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长坂坡》杂志发表散文《我的文学梦》、书评《读百年家事有感》、小说《山村绝恋》、人物纪实《专员情系赵家闸》、歌曲《赵闸人之歌》(与人合作)、诗歌《沮漳河、母亲河》等。在《晚霞文学》发表文章诗歌多篇,出版长篇小说《悬崖》,正在创作长篇小说《苦恋》(2017年上半年25万字完成第一稿),另外计划创作《沮漳情仇》、《个人散文集》。
☞ 【期待】央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即将播出,先看宣传片一睹为快!
来源:当阳人民广播电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